编者按
4月8日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
高度评价了冬奥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
美高梅登录正网第三医院和美高梅登录正网第三医院崇礼院区
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受到表彰
在中国体育的坐标中
北医三院是一个特殊符号
圈内人都知道
它是研究和治疗运动创伤的大本营
作为中国奥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
最早且唯一指定的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
成立于1959年
一代代运医人为国内外大型体育盛会保驾护航
帮助无数运动员重返赛场、为国争光
在赛场内外,书写着北大医学人的厚道担当
“爷爷队医”田得祥
最大的心愿是为患者多服务几年
田得祥,中国运动创伤界元老、北医三院主任医师。虽已退休,并近耄耋,但他依然活跃在运动创伤治疗的最前沿。田得祥加入“运动员守护神”的队伍50多年间,随队四次出征奥运会,体操健将鲍乃建、李小双、田径冠军刘翔、柔道高手冼东妹、花滑明星赵宏博、排球女将冯坤等无法计数的运动员,都是在受伤后经他精心治疗得以重返赛场再铸辉煌。
工作兴趣完美结合
田得祥从小喜欢运动,学业优秀加上体育成绩突出,从北京四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即现在的美高梅登录正网。
田得祥在班中出类拔萃的成绩赢得了辅导员的赏识。1959年临近毕业时,田得祥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正值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北京代表团急需队医,辅导员派田得祥前往北京女篮帮忙,而且一帮就是两个月。正是这次与众不同的经历让田得祥渐渐喜欢上了运动医学。
中国最早的运动创伤专业由北医三院骨科元老曲绵域开启,他不仅是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田得祥进入这一领域的领路人。大学毕业后,田得祥被分配到刚成立不久的运动医学研究所,从此走上运动医学研究之路。
我工作比较积极,虽然每年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假期,但除了出差,基本没休过。现在说起来,医院欠我的假期有好几年呢!
“工作对我意味着乐趣”,这是田得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工作我什么都忘了,我是真心喜欢和运动员打交道。”
“想搞好运动医学必须下队”,这是田得祥工作50多年的切身体会。下队观察运动员训练,从医学角度给予合理建议,“有些动作该怎么做,哪些动作容易受伤,下队时我总和队员进行交流。”
长期与运动员接触,让年近八旬的田得祥有着一颗年轻的心,“运动员的蓬勃朝气对我有很大的精神鼓舞,而且他们教会我很多东西。”边看病边学习是田得祥始终不变的理念,向运动员学习体育知识,随后再运用这些知识丰富自己的医疗理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受益的最终是运动员。
两次赴美、一次赴日的留学经历让田得祥收获了更先进的医疗理念,学到了更前沿的医疗技术。
穿越岁月妙手回春
田得祥进入运动创伤领域后,他治疗的第一位病人是国家体操队的运动员鲍乃建。
鲍乃建是中国第一代体操运动员,有“全能王”之称。1956年,周恩来总理为第一批运动健将颁发证书,体操被列为第一个项目,而鲍乃建又因为是体操队的全能第一而被授予“中国第一号健将”。鲍乃建拼命三郎一样的性格也使他成为“受伤大王”——上世纪60年代初,田得祥和老师曲绵玉为鲍乃建的膝盖、脚、腰做过三次成功的手术。手术后,鲍乃建不仅重返赛场,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动医学迎来了快速发展,这也是田得祥大显身手的时期。
1996年,广东女子柔道运动员冼东妹左膝半月板撕裂,初步诊断为左膝关节严重坏死,医生建议她立即停止训练住院手术,否则会影响日后的行走。起初,冼东妹决定选择保守疗法,后经田得祥诊断,决定先为她做摘除半月板手术。多年后,田得祥解释说,半月板就像自行车轴承里的滚珠,起减压保护润滑的作用,但滚珠坏了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会把关节磨坏。手术后,经过一段恢复的冼东妹夺得了八运会冠军,后又经过其他大夫治疗,接连夺得了雅典和北京两届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
2005年8月5日,距都灵冬奥会还剩下6个月时间,在云南全力备战的中国花样滑冰队得到一个坏消息:运动员赵宏博在高原恢复性训练中受伤,导致左侧跟腱断裂。这意味着他很可能失掉备战4年的冬奥会的参赛机会。
赵宏博被连夜送回北京后的次日,田得祥为赵宏博进行了跟腱修复手术,让他很快回队康复。但是,康复过程中,由于过早地进行踝背伸练习,赵宏博术后一个月再次受伤。忆及当时的情景,赵宏博说:“那时我的心跌入了谷底,以为与冬奥会无缘了。”这一次,又是田得祥让他燃起了希望。经过4个多月的康复和训练,赵宏博和申雪这对冰坛伉俪,漂亮地完成了“后外点冰三周跳”,一举拿下了双人滑铜牌。
国家队和北京队都在北京城南,那时我年轻,路上汽车也少,我都是骑车去。到国家队1小时,到北京队50分钟,一骑就是30多年。
掐指算来,田得祥寒来暑往,已在这条路上骑了1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半。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的一位老炊事员说:“我十几岁参加工作时田教授就在这里为运动员服务,现在我都快退休了,每周还能看到他”。
随队四次出征奥运
作为中国奥委会特聘专家,田得祥随中国国家队先后出征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篮球运动员姚明、王治郅、易建联,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王楠、刘国正,羽毛球运动员谢杏芳、张宁,跳水队运动员郭晶晶、杨景辉,网球队运动员李娜、郑洁,排球运动员赵蕊蕊、冯坤,足球队运动员潘丽娜等,这些备战奥运会的国家队重点运动员,田得祥都为他们会诊过。
随队出征奥运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医疗专家组成员中只有一两位是负责运动医学方面的,中国代表队有几百名运动员,他们的伤病情况都要照顾到。奥运会上,田得祥既要治疗受伤的运动员,又要到各个项目的队里了解运动员的伤病情况。遇到有伤的重要运动员上场,田得祥不放心,主动要求进场观看比赛,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一场意外的车祸使田得祥肋骨骨折。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如期出征悉尼。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女子摔跤队运动员王旭在比赛前找到田得祥,说她肘痛难忍。田得祥立即通过抽液体消炎的方法进行处理。由于及时诊断和治疗,王旭的成绩没有受到影响,将女子摔跤72公斤级的金牌收入囊中。这也是我国摔跤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
2008年,田得祥成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在山西平遥奥运圣火的传递。这是对这位为中国运动员奉献50多年的老专家最好的回报。
谈到奥运会和运动员时,田得祥满怀深情地说:
我们北医三院一直为运动员服务,我对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想拿到最好成绩来报答祖国、报答人民,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完成心愿,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说他们是战士,那我们就是在为他们保驾。
2012年,伦敦奥运会刚刚结束,国家体育总局特地给北医三院发来感谢信:
田得祥教授不顾已近八旬高龄,一直奋战在奥运医疗保障的第一线,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89岁的田老依旧每周“下队”会诊,被亲切地称为“爷爷队医”。这次北京冬奥会,田得祥因为年龄无法跟队,但他说:“如果需要我去,我就去。”2021年底,在美高梅登录正网第三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出征仪式上,田得祥身着伦敦奥运会出征服,为医疗保障队员们鼓劲。“能够为奥运服务光荣而艰巨,祝大家胜利完成任务,为三院增光!为国家增光!”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
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冬奥冰雪情结
美高梅登录正网第三医院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供顶级的医疗保障,经过3年多的努力,将一个县医院变为奥运遗产。
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对张家口赛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考察后为这里的医疗设施建设与高质量医疗救治服务保障点赞
世界一流的比赛场馆设施,优质及时高效的救治保障服务……刚刚闭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充分彰显了我国医疗服务的高超水平与能力。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对张家口赛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考察并跟踪服务后,不但惊叹这里发生的巨变,还对医疗设施的建设和提供的医疗救治保障服务点赞,“堪称顶级服务,为中国雪上运动发展留下了宝贵遗产”。
珍妮·舒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位运动员从不慎受伤,到现场救援和转运,再到抵达医院做核磁检查,最终医生们给出诊断和治疗意见,总共只用了1小时10分钟。
在我服务过的包括冬奥会在内的大型雪上赛事中,这种效率无出其右,简直令人佩服!
这里不仅有美高梅登录正网运动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北医三院崇礼医院院长、运动创伤学专家敖英芳,急诊专家、副院长郑亚安,心血管疾病专家、副院长郭丽君,医疗建筑专家、副院长赵奇侠,还有来自北医三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唐山市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医院多病种的10位“天团”专家,随时为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提供医疗救治保障。
珍妮·舒特2019年到崇礼院区考察,曾担忧医院是否能完成奥运医疗保障任务。“3年后的变化,确实让珍妮•舒特惊叹。当时,我们刚刚接手这所曾经的贫困县的县医院,医院尚不能做核磁检查,仅有的一台CT还是16排的,救治条件与设施非常匮乏。”敖英芳说。
我们心系冬奥,来这里的初衷就是为冬奥服务。
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特别是2020年10月,这里授牌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试点项目后,医院完成了老院区改造和创伤中心建设,并克服疫情影响,打造了智慧化伤员救治和转运系统。医院软硬件条件大幅提升,成为一个大专科小综合医院,为冬奥会提供了优质医疗保障,也实现了当初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的近期目标——保障冬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提供顶级救治保障
土耳其滑雪运动员和队医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点赞“Yourservicesareveryexcellentandfast”(你们的医疗服务又快又好)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这里是云顶AB区,有两名运动员受伤,已启动直升机和救护车转运……”2月7日,上午11时35分,崇礼院区指挥中心收到北京市红十字会张家口赛区999直升机保障组的接诊指令后,冬奥医疗专家组团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方案,闭环内的运维保障人员第一时间打开创伤中心楼顶直升机停机坪护栏,直达急诊抢救室和复合手术室的电梯值班员立刻到位;创伤中心楼里,闭环的急救团队迅速准备就绪。几分钟后,两个患者被相继送到医院、推进抢救室,整个救治过程全部在1小时内完成。
自1月27日张家口赛区奥运村正式开村以来,崇礼院区救治的不仅有骨关节与其他器官结构运动损伤患者,还有普外科、内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各种伤病患者。据统计,崇礼院区累计接诊涉奥人员400多人次,包括运动员、技术官员以及工作人员,开展了门诊与住院手术治疗。
借力5G确保及时精准
专家们在崇礼院区指挥大厅指挥救治工作
走进冬奥期间的崇礼院区指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特大投影屏。一个播放的是比赛现场直播,另一个显示的是创伤中心院外进口、接诊大厅门口、接诊大厅、复合手术室4个位置的监控图像。指挥大厅左侧墙10横6纵挂满60个屏幕,分别显示的是创伤中心楼顶停机坪、通往楼顶的电梯口、地库出口、创伤中心抢救室等60个场景的监控图像。指挥大厅右侧墙上也挂了3个屏幕,分别显示张家口每天的赛事议程、每天医院接诊统计、随时可调取的患者病历。
按照国际奥组委对冬奥伤员保障的要求,在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楼设计中重点设置了急诊急救中心,复合CT、DSA手术室,重症监护中心,检验中心等,楼顶配套可降落直8型直升机(13T)的停机坪救援设施。为应对新冠疫情防控闭环管理要求,医院还进行了“三区两通道”硬件改造,实现医护人员“二级防护”“洁污流线划分”等。手术室达到顶级配置,直升机转运过来的危重伤员根据伤情可以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复合手术室,医生在手术室里就可以进行术中CT检查或DSA介入治疗。
崇礼院区真正践行了科技奥运的理念。院区承担了张家口赛区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和冬季两项,共计6个分项、51个小项的赛事医疗保障任务。本届冬奥会109枚金牌中的51枚在这里产生,占46.7%的医疗保障工作量。
为了确保救治及时精准,医院将急诊急救关口前移,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了冬奥会医疗保障指挥调度平台,打破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时间和距离的界线,在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运动员从受伤时刻起到救治结束,全过程无缝衔接,可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救治。
“滑雪是一项高强度运动,专业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为10%-20%。”敖英芳表示,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不高,但是发生的损伤一般都会严重。医生和专家在指挥大厅一直都盯着直播画面,一旦有运动员受伤,医生可以看到受伤的场景,这对救治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冰雪运动保驾护航
2021年12月20日,天津体育学院崇礼冰雪运动学院揭牌仪式在崇礼院区隆重举行。揭牌仪式上,敖英芳被聘任为天津体育学院崇礼冰雪运动学院院长。
北京奥运会检验了崇礼院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水平与能力。医疗保障是冰雪产业的基础硬件设施之一,崇礼院区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今后提供的医疗服务不但要辐射周边区域,还要引领全国冰雪运动损伤的医疗救治、预防与康复各个方面发展,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作为运动创伤医学工作者的使命。”敖英芳说。
敖英芳作为河北省党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分组会议上,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成立“国家冰雪运动研究院”,建立中国冰雪与运动教育、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专业训练大学。二是将崇礼打造为“东方达沃斯”,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济的中心,为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敖英芳说,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冰雪产业和运动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崇礼院区将以冰雪运动医学为纽带搭建平台、创建品牌,做好医体结合,促进冰雪产业的相关行业交流协作,共同发展,为实现医疗和体育的真正结合走出新路径。借助崇礼冰雪运动学院开展冰雪运动的教育、教学、科研,加强医疗和康复人才培养,以产学研为支撑,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双奥”志愿者王健全
我和运动员间的真挚感情
2月14日,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举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冬奥会“四朝元老”徐梦桃终于获得金牌,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大满贯。徐梦桃20年的运动生涯中,前前后后一共收获了27个世界杯冠军,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世界杯冠军获得数量最多的运动员。而这枚金牌,是她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徐梦桃起跳时,并不知道,那个多年来她的坚强后盾——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科主任王健全教授,就站在赛道终点,注视着她。
对运动健儿如数家珍
作为此次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中国代表团医疗专家,王健全已经是第四次为中国奥运健儿保驾护航。中国健儿们的身体情况,他如数家珍。
王健全清楚地记得运动医学创始人,他们尊敬的曲绵域老所长当年提倡的传统,记得此次冬奥出征前,他的前辈田得祥大夫的那句话——“运动员的成功,是运动员本人和教练的努力,我们是助力,我们是保驾护航。”作为北医三院副院长,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王健全深知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多年来,王健全和奥运会有着不解之缘,他曾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4、2008、2012、2016、2020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2016年里约奥运代表团医疗专家,2020年东京奥运代表团医疗专家,这一次北京冬奥会,他再次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医疗专家,进驻奥运村。谈及冬奥会的“医疗保障”有何不同,王健全说:
在夏奥会上,运动员旧伤复发的情况比较常见,冬奥会的赛事特点决定了运动员的突发伤、重伤发生概率更高,因此医疗保障会从防止运动员旧伤复发转为急病、重大伤病的救治预案上。
“从2016年开始,我连续服务了两届夏季奥运会,能够继续服务冬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作为既服务过夏奥、又服务过冬奥的“双奥”医疗专家,王健全表示,每次参加奥运会医疗保障工作,他都感动于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对运动医学的理解会更深一层,对肩负的责任有更清楚的认识,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不负国家的信任。
我们和运动员就是亲人
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遥远的南美大陆举办,王健全作为随队医疗专家,经过29个小时的航程,和中国奥运代表团一起来到巴西里约热内卢。
虽然2008年时我作为北京奥运会奥运村诊所的运动医疗主任参与过奥运医疗保障,但出国作为随队医疗专家为中国代表团健儿保障,当时的心里压力还是挺大的。
那年的奥运会,王健全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里约接诊的一位我国赛艇运动员。运动员因为视物模糊从圣保罗训练营来到里约团部医务室。检查后,王健全判断他突发严重的眼部问题。然而,眼科不是王健全的专长。迅速将运动员带到诊所检查后,发现是急性视网膜脱落,经过与国内专家交流,决定在巴西当地为其进行手术治疗。
虽然没有亲自为运动员做手术,但王健全还是为此忙前忙后:
在国外,运动员和我们就是亲人,我们要为他们联系当地医院、与医生交谈、手术签字,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直到他们能够坐飞机安全回国。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医生虽然不是最出彩的角色,但无疑是来到异国他乡参赛的运动员们的主心骨。
给运动员最高的礼遇
王健全在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反兴奋剂与医疗团部
2020年东京奥运会,王健全作为中国奥运医疗保障首席专家随队出征。除了常见的损伤,奥运赛场上还出现过一例情况严重的伤势:一名运动员在和对手同场竞技时发生关节脱位。王健全第一时间初步处理,迅速判断:要立刻手术。而出乎王健全意料的是,奥运村医疗站建议先保守治疗。
普通人的救治目标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能够正常生活,但运动员还需要继续比赛,能够完成高强度对抗,手术不能耽误。
经过协调后,运动员通过绿色通道紧急转运到国内。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运动员回国需要先接受隔离。为了让运动员更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医疗组决定:让运动员进入北京地坛医院按正常程序隔离,北医三院派护理团队及专家去地坛医院为队员手术和护理。运动员回国的第三天,这场手术便在地坛医院内进行,一切顺利。
“运动员在场上为了国家荣誉拼搏受伤,理应受到最高的礼遇”,王健全说,“从事发到手术完成,防护措施到位,救治体系高效运转,疫情新形势下的医疗服务模式得到了实战的检验”。这一切,也都为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