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集锦 北医人物 北医故事 活动预告 北医历程展 师生书法展

医心热爱 德才相授

编者按

百又十年的北医

大家云集,群星璀璨

一路兼程,一路荣光

筚路蓝缕领行业之先的探索者

坚定信念奋发有为的改革者

新时代在青春赛道上的奔跑者

……

北大医学人一直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为我国和世界的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

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让我们一起通过王夔、祝学光、毛节明、陈育德的故事

领略千千万万和他们一样

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

北医人的荣耀与风采


王夔

获取思想“乐”中学

1949年,王夔从燕京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攻读研究生。1952年,在燕京大学撤销并入美高梅登录正网时,因为急需大学老师,他被中断研究生学习,分配担任医预科教学。后来北京医学院独立,王夔留校任教。

从50年代到90年代,从助教至教授,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里,王夔不知写过多少不同式样的教材、设计过多少种实验和教具、组织过多少次极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然而他依旧兴趣不减,每年他的教案都在更新。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不只是讲课和带实验,而是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有时,在讲课时突然萌发一点想法,对科研可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王夔音质很美,富有穿透力。他讲课抑扬顿挫,语速适中,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

原药学院党委书记洪和根说:

“王先生口才极好,讲话不用整理就是一篇文章。板书就像印刷体一样。”

2003年3月,王夔参加中山大学药学院举办的“院士论坛”,《中国处方药》杂志记者李行这样描述他字正腔圆的报告:

“枯燥的学术内容到了他那里,顿时变得生动活泼,恰到好处的旁征博引更是让报告深入浅出轻轻松松地传递着科学的真谛。”

李行低声对同事说:

“有没有听过诺贝尔得奖者的学术报告?境界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用最简洁易懂的文字表达最尖端前沿的知识。”

王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以学习为乐。对于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王夔注重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养成了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碰到问题首先要自己解决。

王夔对教学的体会是,不要把什么东西都教给学生,像“冰山理论”那样,老师把露出海平面的那部分给学生讲解了,海平面以下的部分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挖掘了。听老师讲课,得到一个思路和想法就可以了。

王夔当年在燕京大学曾选修过林耀华先生的社会学,他主要讲怎样用调查方法研究人类发展史,其中有一个研究方法,就是寻找迷失的环节(missing link),这个研究方法到现在还在指导着王夔的研究。

“我从老师那里获取老师的思想,我也想把自己的思想教给学生。”

《院士思维》一书中收录了王夔充满思想和智慧灵光的文章《我的科学思维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家应该有思想,但总要八成是科学家,二成是思想家。”

王夔认为,科研或教学思维切忌绝对化和先入为主,这样会给人们的思想设置极限或界限,使人们不敢超越,也不想思考某个极限或界限本身的条件以及本质。因此,不能引导学生建立一个非此即彼的思考方法,只有在教学生具体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批判和怀疑的态度,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50年代,王夔最初从事教学的时候,教学是照本讲,只要求讲课要讲明白、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后来开展教学改革,他领着别的老师一起做教具,还和化学家梁树权院士合写了一本《基本操作规程》,并组织现场表演,这本书对规范化学基本操作起了重要作用。

回想起来,教学改革的每一个时期,王夔都全力投入,并走出了一条医学和化学相结合的道路。他无论教学还是带着学生们做研究,一直都联系医学实际。王夔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从来不催促学生赶快发表论文,也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想的东西做出来,而是希望学生把课题做深、做细、做确切。

当学生被研究工作困扰感到失望时,王夔经常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写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经历的“三种境界”鼓励学生,现在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不定再坚持一下,就“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他也教学生不钻牛角尖,教导学生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努力了,就可以了。可以说,王夔在教育学生执着的同时又教育他们不执着,在科学研究上执着,在为人处事上不要执着。这也是他自己的风格,对身外之物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1 王夔在国内医学院校首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医化学》与《生物无机化学》课程

2 1988年9月,王夔主编了中国第一部《生物无机化学》正式教材,其中包括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多年来,王夔积极参加化学教育改革工作,曾经在医学院组建医化学专业,提出并且实行了一个新的化学与生命科学结合的教学计划,在药学院各个化学教研室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出大量新的交叉学科课程

4 他和无机教研室的同事开发的课程构成了一个新的结合生命科学的无机化学教学体系,其中有些课程延续至今,为建立化学生物学专业打下了基础

5 ……

王夔曾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被北京医科大学授予“桃李奖”。数十年来,他教过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在他的实验室工作过的博士后,许多人已经成为我国医化学界科研与教学中的骨干,不少人在国外各个重要研究机构或大学工作。王夔自己依然兴趣十足地活跃在讲台与实验室之间。

他说:“我永远热爱教学工作!”


祝学光

言传身教 润物无声

有这样一位老教授,年近九十,仍旧坚持活跃在讲台上,依然“声如洪钟”,精神矍铄。她讲课的内容精简凝炼,逻辑清晰,还不时与同学们互动,谈笑风生,从上个世纪的奇闻轶事到最前沿的临床进展,她都能信手拈来。

她,就是美高梅登录正网人民医院外科祝学光教授。

祝学光1999年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2003年荣获北京市和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6年参与外科学课程建设获北京市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奖,2018 年荣获美高梅登录正网教学成就奖。她也成为美高梅登录正网集三项国家级教学奖项于一身的医学教育专家。

潜移默化育桃李 牢记使命铸师魂

初为医者时,祝学光就很要强。当决定走上外科医生这条路时,她对自己说:“既然做了,就得干得好一点,得攀登。”从1963年开始,祝学光做了两年住院总医师,是别人时间的两倍,这两年她几乎天天泡在医院,很少回家。

凭借这股劲头,祝学光在外科一片男医生的天地里,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成为老师后,这份“要强”同样延续到了教学之中。

在北大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祝学光备课认真,是出了名的,从板书中便可见一斑。她的板书布局合理、编排严谨,还常常展示一些前沿的英文信息。

“祝老师上课声如洪钟,非常有精气神;有时还会调侃和抖包袱,很幽默。”

对待学生,该严肃的地方,祝学光绝不含糊。每次查房,她看完病历,听学生汇报之后,必然能够找出他们在临床上的一些缺漏,立刻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们都敬佩于祝老师的知识之广博与要求之严格。

体系创新 开创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先河

教学路上,祝学光从未停下过创新的脚步。从1991年起,她担任原北京医科大学教务长一职,促成了对以“急腹症”为中心的外科教学方法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先河。

“急腹症”是外科中极重要的典型症状。普外科病房收治的病人中,一半来自急诊;其中约半数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外科疾病,占住院病人的1/4。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众多病人来说,可是健康所系的大事。

过去,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以疾病为中心,按照疾病发生脏器的解剖、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病史、体征和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再通过与相似疾病加以分析、比较、鉴别,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但是,同学们的考试结果却往往并不理想,在理论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们,遇到需要对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病人进行诊断时,仍然备感困惑。

祝学光认为,原因在于“我们没把课讲清楚。表现为急性腹痛症状的疾病多达35种,如果把急腹症讲清楚了,这35个病也就都会了。这是个纲,做好了事半功倍,值得做。”就这样,祝学光和同事们决定,将“急腹症”作为对刚进入临床阶段学习的医学生的教学突破口。

为了推动改革,祝学光带领几个年轻老师,尝试专门开设了一堂“外科急腹症”大课。这门课从复习疼痛发生的神经解剖基础到腹痛的神经通路、腹部脏器疾病引起疼痛的规律入手,再讲腹痛诊断的思路与步骤,打破了历来以疾病为中心、强调“系统性”的“纵向”教学模式,转向以腹痛症状和体征为中心的“横向”思维。

课程收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守在医院急诊室的门口,看谁捂着肚子来就上去问。听到是肚子疼就来了精神,按照课堂上讲的先问什么后问什么。他们一分析,觉得是急性阑尾炎,就找去老师。老师复查确诊后,就带着学生一路绿灯地从急诊到手术室,直到手术做完。学生体验了这一段经历后,特别有成就感,上课也更加积极。

经过三年的实践后,祝学光请北京市6所医院的外科主任各带病例,对学生进行实地考核。学生甚至能对某医院主治医生误诊的病例做出正确诊断,令现场的主任们交口称赞。

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分析,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如今,医患纠纷频频发生,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法律及维权意识,规避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保护患者权益,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祝学光认为,国家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理想信念培育,十分重要。于是,自2009年起,祝学光开设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课程。

维护人类健康,不仅要了解疾病本身,还要以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和谐为己任。作为医学生,要面向未来、面向人,既要有妙手,也要有仁心。在祝学光看来,医生亲近人的能力、取得病患信任的能力,十分重要。医生关心的不应只是最新的检查结果,不应把医学科技产品、诊疗仪器当作宝贝,把学习这些东西当作技术提升的目标。对人的关怀、询问,每天的例行查房,如果都懒得去做,仪器就会成为隔开医患的障碍。

“只看到病,不看到人;只看到病值多少钱,看不到人的痛苦,这就糟糕了。医生要有‘菩萨心’,要能悲天悯人,不然就不要学医,学也学不好。”

祝学光素来注重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医学教育也是心灵的教育,但“仁心”不比“妙手”,不是实在具体的技术,要如何去教?祝学光说:

“在医学教育中,老师要树立模板,而且要能够复制,要能启发学生、影响学生。”


毛节明

行为世范 以身作则

做老师:行大过言

美高梅登录正网第三医院心内科教授毛节明喜欢当老师,也喜欢当医生。高中毕业时,填报考志愿,除了医学院就是师范大学。毛节明说,这大概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他的兄弟姐妹都从事教师职业。1959年,毛节明考入北京医学院(现美高梅登录正网),六年之后,分配在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工作。

“我喜欢在医科大学当医生,因为在这里医生就是老师、老师就是医生。”

给毛节明上课的老师中,云集了一大批欧美留学博士。这些人代表当时学界最高水平,后来均成为学界泰斗。

“王夔、李肇特、王志均、张昌颖、林振刚、王叔咸、马万生、严仁英等等,都是当时在教研组里资格最老、最著名、在学术医术医德方面最好的教授。而给我们带实习的老师则是副教授、讲师级别的。”

毛节明认为自己得益于此,所以他认为:

“不能是为了晋级职称、为了凑课时数,把一些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老师都哄上讲堂去讲课,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反而不讲课了,这样不行。活到老,讲到老,现在我还是非常喜欢去讲课,也体会到了老师带学生的乐趣。现在很多听过我课的学生,见面了叫我一声老师,我就特别高兴。”

“要带好学生,第一条,老师和学生要在同一个战壕里,也就是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要非常密切。老师和学生一起奋斗,大家为抢救一个病人,一个晚上都不睡觉,你带着学生一起做,密切的关系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第二条,医学是个实践性的科学,老师‘做’给学生看,比‘说’一百遍更重要。”

毛节明的为师准则,大多传承自他的老师。

王夔老师的讲课给毛节明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语言清楚、板书整齐,因此,日后毛节明讲课也有意模仿王夔老师。

“模仿一个好老师的长处很重要。但模仿也要吃透其中的精髓,而不是只模仿其形式。”

让毛节明记忆犹新的还有在临床课上老师的一举一动。

“病人给我们做示范,老师都亲自给病人披衣服。查体时,病人躺下,老师问:‘你需不需要歇会儿?’检查时,不断地问病人有什么感觉,有没有不舒服。检查完了,老师说:‘谢谢你,因为你为我们的学生服务了。’老师的动作、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他没有一分钟,不在想着这是病人,要保护他。”

前辈的示范影响,自己五十年的从教实践,让毛节明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做一个老师,还是做一个大夫,最重要的是“观其行”,而不是“听其言”。

来了新学生,毛节明就带着他们跟自己出门诊,一边做一边教。

“我让学生看我怎么跟病人谈话,我从来不跟病人生气。病人进门,先打声招呼,要给病人做检查,你站起来扶他一下,就这一个动作就够了,病人就能很理解你关心他。很快病人和医生的感情就能建立起来。”

“有的医生对病人说话时连头也不抬,看一不看一眼地说:‘怎么了?’这给人的感觉就是医生比病人高一头。那你能不能抬头亲切地对病人说呢,能不能笑一笑呢?检查时就说:‘脱衣服,解开!’这样是不是太生硬了?要是你的父母来看病,你也这么说吗?是不是加个‘请’字呢?‘抬头看、笑一笑、加个请字’就这么三件小事,不费什么事儿,立刻医患之间温度就上升了。”

谈到医患沟通,毛节明没有讲大道理,都是这些细小入微的动作、言语,一如当年,他从他的老师那里所学到的。

毛节明发现,在病人面前带教学生,通常能得到病人的理解。

“我给学生讲的时候,病人也会在旁边认真地听,他会觉得你这个医生很认真,对我也会有更多的信任。我也会跟学生说:‘你现在学习时,病人是在为你服务,你将来做医生了,要为他们服务。’”

紧跟时代,了解学生

在教学中,毛节明坚持要时刻了解学生,“如果学生不听课,先别说学生不好,先反思一下你的课讲得好不好。”

“过去是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晚上背笔记。可现在不是这样,现在是下课整理笔记,晚上重新构思对这个课的想法。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完全不能按照过去的做法,一条一条规规矩矩地讲。你要事先知道学生已经了解了多少,然后有针对性地讲。”

在课堂上,毛节明总结出了观察学生眼神的小技巧。

1 如果学生一动不动地盯着你看,愣在那里没有任何反应,说明他们想听但没听懂

2 如果学生不时地点点头,眼神跟着你走,说明你这个课就讲好了,大家都爱听

3 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很好,有个别学生在那做自己的事情,你就叫他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他回答得非常好,说明他的学习已经超过你讲的内容了,你就需要有所调整

4 ……

“老师的目光一定要跟学生有交流,千万不能光盯着黑板,埋头念PPT,这是最差的老师,也不配做老师。”

教改要让学生成才

多年来,毛节明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北大医学新时代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他作为循环系统的课程顾问,参与了临床课程总体设计讨论、教学大纲制定、课时安排、讲课内容、课件制作、备课试讲等全程工作。

“教育改革是个方向,全世界都在做,教育永远不可能停滞不前。但是教改的步子不要迈地太快。先扎扎实实做一段,总结一下,行了就接着做,不行就重新再来,这不叫失败,因为你在改革的过程中。”

教改成果要怎样验证?毛节明认为:

“教改的成果不能看一年、两年,要看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学生是不是都成才了,为医学创造了多少、贡献了多少,这才是教改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陈育德

甘为人梯 不争春色

美高梅登录正网公共卫生学院前院长陈育德教授曾担任过众多重量级的职务,但他的名片上只写着“美高梅登录正网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这是他最为看重的身份。

陈育德从1959年开始留校任教以来,正式招生和培养过的学生多达40人,然而聆听过他教诲的学生却不计其数。

崇尚严谨、求实的精神,陈育德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恪守这一追求,他让本科生刚一进入大学就树立公共卫生专业思想,追寻这一理想,他努力创造条件创建美高梅登录正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

对慕名前来请教的学生和年轻教师,陈育德来者不拒,总是身体力行地提供各种帮助,包括研究资料和研究思路。

陈育德反复向青年教师强调:培养学生,教会他们做人要放在第一位。他这种教书育人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全系教师的脑海中。陈育德认为,一个专业必须要后继有人。因此他虽然自己低调做人,却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本专业的优秀人才。

20年前,在出国名额极其紧张、不少知名学者都在为自己谋求国外教职的环境下,他却用自己宝贵的科研经费派遣了多名青年教师出国深造或在国内攻读学位

在他已经到卫生部工作的时候,也毅然将他留校任教的第一位统招硕士毕业生派出国外攻读博士学位

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够安心在国外进修一年,他不顾年事已高,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位教师的60学时教学任务

他和无机教研室的同事开发的课程构成了一个新的结合生命科学的无机化学教学体系,其中有些课程延续至今,为建立化学生物学专业打下了基础

陈育德做人实在、低调,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他带来了很多机会。他连续获得“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但在课题研究工作中,他把青年教师推到前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自己则默默、持续地关注着他们的每一个脚步。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是陈育德培养青年教师的典型写照。作为专业的创始人,他一直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的常务理事,但他自己坚决推出本系年轻教师。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正是陈育德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使美高梅登录正网卫生政策与管理学领域的教师能够保持较高的素质,形成团结、高效的群体。

为此,美高梅登录正网在2001年把教学工作最高荣誉“桃李奖”授予了陈育德。

陈育德总是将教学作为最优先的日程安排。目前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是教学改革的理论研讨与实践。

他鼓励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各门课程主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要求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顺应时代和社会经济改革的要求,培养具有更强能力的学生。

2017年,为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鼓励预防医学学生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陈育德夫妇及其学生在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设立了“立德树人”奖助金,首期捐资14万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为人师表,必须学为先。学做人,学学问,学教人,终生学,无止境!”

这是2008年教师节,陈育德写给公共卫生学院的寄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他还在继续身体力行地做下去。





(策划/宣传部 素材由各单位提供 文/梁峰霞 徐璐 韩娜 张拓红 编辑/宣传部 韩娜 题图、排版/王崇锟)